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线、基础性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对民政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民政高技能人才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民政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期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民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就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作出制度性安排,为民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养老护理、社会救助、儿童福利、残障康复等民生领域服务需求激增,但民政高技能人才总体规模不足、结构有待优化、职业吸引力偏低等痛点,带来人才供求的不匹配。以养老护理为例,我国养老护理员缺口达550万人,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到来的背景下,未来的民政服务供需错位可能进一步加大。因此,如何健全优化民政技能人才培育体制机制、吸引更多求职者选择民政行业,是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一道“必答题”。
健全奖励激励机制、提高民政人才各方面待遇是吸引技能人才的基础。职业待遇上来了,自然不愁人才不来、来了留不住。要建立技能人才薪酬待遇标准体系,保障技能人才工资与其技能水平、贡献程度相匹配?;褂⒓寄芙蛱?,发放特殊岗位补贴,让技能人才的收入实实在在得到增加?;箍梢匀眉寄苋瞬畔硎苈浠А⒆》?、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更多制度层面的优惠,增强其获得感。一些地方将养老护理员纳入住房保障范围,给予户籍申请便利,正是吸引技能人才的积极尝试。此外,可以在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先进工作者等各级各类评选表彰中提升对民政人才的表彰,用示范效应吸纳更多人才投身民政事业。
破除职业偏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是关键。许多民政一线岗位工作强度大、工作内容不被大众所熟悉,甚至受到世俗观念的误解。发展与民政事业需求相适应的教育体系,不仅是提升民政工作管理、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树立正确的民政职业价值观、为受误解职业正名的破局之举。2024年,全国首个殡葬本科专业招生,便是殡葬行业打破职业偏见的有力举措。除此之外,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公众破除偏见,营造“技能宝贵”的社会氛围,让民政领域工作者获得应有的尊重和尊严。
打破职业发展“天花板”、拓宽职业发展渠道是根本。民政领域发展上限低、发展前景不明确是难以吸引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原因。要建立健全民政人才技能职称评定体系,积极推动用人单位由“五级工”制向“新八级工”制转变。支持用人单位建立健全常态化培训制度,持续提升人才综合能力素质,不断适应民政领域新的发展状况。鼓励优秀人才从专业技术岗位转向管理岗位,破除职业发展的单一路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养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篇:“人工智能+”正在走进千行百业
下一篇:把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6月11日-13日,国融乐养携手上海市工商联科技商会银发经济与健康科技专委会,以“数智康养银龄未来”为主题,将重磅亮相亚洲最具影响力的老龄产业盛会——2025上海国际养老、辅具及康复医疗博览会(AID),并正式发布国融乐养全新品牌战略,开启银发经济健康科技生态新篇章。
本次会议以“探寻连锁发展新篇章”为主题,围绕宏观趋势、热门赛道、新技术应用、资源对接等诸多细分主题展开,通过各种思想碰撞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推动行业发展。
中粮餐饮从市场对爆品创新需求出发,于4月23日在成都举行“福掌柜?中国行”活动,通过名厨分享与供应链赋能的方式,全方位呈现了央企品牌对川菜创新的示范与引领。
4月23日,近百位餐饮人在中粮餐饮“掌门驾道——福掌柜?中国行”成都站活动现场,参与并体验了供应链视角下,中粮餐饮为川菜创新发展提供的市场实践与创新参考。
3月17日,记者从陕西省民政厅获悉,为推动老年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陕西省民政厅联合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丰富老年文化繁荣养老产业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四个方面重点任务,提出十项措施丰富老年文化繁荣养老产业。
主办单位:中国老年大学协会 国声智库
学术指导: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著作权登记证书(国作登字-2016-F-00275422)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8SR1110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29677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东240106号
Copyright © 2016-2024 GuoJiaYangLao.com 养老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0496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