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个别银行线下网点时常上演离谱的一幕,比如家属用担架将病危的老人抬进网点取款等,一经出现便引发网络热议。有观点认为,银行适老化服务缺少温度,特别是对行动不便老年客群的服务依然不够周到。
从用户存款安全的角度看,银行对于某些个人金融业务有着严格的规定,就是必须本人到场才能办理。这主要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和当前高发的金融诈骗,进而保护用户财产不受损失。毕竟,用户存在银行里的钱,银行有义务尽职管理,倘若钱丢了或被误取了,涉事银行难免要承担相应责任。
尽管银行对于某些现金业务支取有规定,但是面对行动确实不方便的高龄或病残老年客群,银行网点能否结合实际情况与时俱进,细化并完善更具人性化的规则,而不是迫使家属作出无奈的选择,上演把病床搬进网点的一幕。
随着数字技术迅速发展,银行可以换个方式优化金融服务,比如借助移动设备提供上门服务。这在近期监管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的指导意见》中也有所体现。这意味着,银行适老化服务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加快探索或建立相应机制,挖掘数字服务潜能,为行动不便、生病住院的老年人提供开销户(卡)、挂失解挂、密码重置、电子银行签约、客户信息变更等上门服务,从而使他们办理此类业务时更顺心。当然,相关的风险防控机制也要细化,确保服务便捷又安全。
适老化服务除了着重向行动不便老年客群倾斜外,还应以此为契机从整体上提升适老化服务水平。当前,不少老年客群还吐槽使用数字化设备的痛点,特别是运用手机银行APP等程序仍觉得用不惯,遇到操作上的问题又不得不去线下网点求助。由此可见,适老化金融服务不是技术有多先进,而是要适应老年客户使用习惯和需求,银行有必要进一步打造与适老化相匹配的数字服务,手机银行APP等要根据老年客群特点,推出专属界面、精简验证方式等,方便用户体验,提升老年客群的使用频次,即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近3亿人,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适老化金融服务甚是迫切。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做好养老金融等五篇大文章,对银行来说,应该尽快从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び没ㄒ?、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等方面提升适老化服务水平,甚至也可以延伸金融服务范围,探索理财、保险等针对不同群体的多元化、差异化服务,进而构建与人口老龄化、老年客群需求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养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篇:全国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正式上线:五大功能“一站式”服务
下一篇:完善长护险守护夕阳红
3月17日,记者从陕西省民政厅获悉,为推动老年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陕西省民政厅联合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丰富老年文化繁荣养老产业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四个方面重点任务,提出十项措施丰富老年文化繁荣养老产业。
唯有将标准化建设深度融入技术创新、政策设计、社会参与的全局,才能让亿万老年人共享科技发展的红利——毕竟,老龄社会的终极考验,不是“如何养老”,而是“如何让生命优雅地老去”,而标准化正是通往这一愿景的基石。
主办单位:中国老年大学协会 国声智库
学术指导: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著作权登记证书(国作登字-2016-F-00275422)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8SR1110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29677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东240106号
Copyright © 2016-2024 GuoJiaYangLao.com 养老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0496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