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4个方面26项举措。这是我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此意见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以更细“颗粒度”办好民生实事。古人讲,‘夫孝,德之本也’。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提倡孝老爱亲,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细,在于更细致周到。意见涵盖老年助餐服务、居家助老服务、社区便民服务、老年健康服务、养老照护服务等多个方面,可谓细致入微。例如,引导外卖平台、物流企业等经营主体参与老年助餐配送,鼓励零售服务商、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拓展助老服务功能,提供生活用品代购、家政预约、代收代缴、挂号取药等服务,体现把民生“大”事办细、民生“小”事办大的积极作为,以更细的“颗粒度”,办出民生实事的效度、准度与力度。
以更准“精确度”提供银发服务。银发一族中,不少是独居老人、高龄老人,需要精准回应其需求。意见中指出,要发挥国有企业引领示范作用,鼓励和引导国有企业结合主责主业积极拓展银发经济相关业务;同时,发挥民营经济作用,完善政企沟通联系机制,打破不合理的市场准入壁垒,推动银发经济政策、资金、信息等直达快享。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大概在7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大约为6%左右。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将达到30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约10%。在意见的支持下,通过培育相关的老龄产业,加强服装面料、款式结构、辅助装置等适老化研发设计,重点开发应用适老化日用产品和老年休闲陪护产品;积极推广应用智能护理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智能防走失终端等智能设备,不断提升老年人的安全感、幸福感,助力银发经济向好发展。
以更高“温暖度”优化发展环境?!兑饧吠ü诩忧靠萍即葱掠τ谩⑼晟朴玫赜梅勘U?、强化财政金融支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等六个方面展现出对于护航银发经济发展的决心。其中,支持和引导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结合自身优势和社会需求增设银发经济相关专业,合理确定老年学、药学、养老服务、健康服务、护理等专业招生规模。鼓励开展养老护理等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及评价,支持校企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各地要以意见为指导加快形成有利于养老服务人才茁壮成长的培养机制、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吸引着更多青年专业人才进入养老服务行业,在岗位上学技术、比技能、强本领,用青春温暖守护夕阳红。
民政部门预计,未来10年中国每年将有超2000万的新增老年人口。人口老龄化催生银发经济发展,到2030年,中国老年人口消费总量将达到12万亿至15.5万亿元人民币。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年人普遍文化程度较高,经济基础较好,信息渠道多样,更注重精神文化生活。因此,社会要努力提供精准的服务,为老年人健康生活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同时为老年人提供发挥余热的空间,让“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随处可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养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月17日,记者从陕西省民政厅获悉,为推动老年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陕西省民政厅联合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丰富老年文化繁荣养老产业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四个方面重点任务,提出十项措施丰富老年文化繁荣养老产业。
唯有将标准化建设深度融入技术创新、政策设计、社会参与的全局,才能让亿万老年人共享科技发展的红利——毕竟,老龄社会的终极考验,不是“如何养老”,而是“如何让生命优雅地老去”,而标准化正是通往这一愿景的基石。
主办单位:中国老年大学协会 国声智库
学术指导: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著作权登记证书(国作登字-2016-F-00275422)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8SR1110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29677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东240106号
Copyright © 2016-2024 GuoJiaYangLao.com 养老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0496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