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表明,从失能之日起,老人在养老机构养老比居家养老的平均存活时间长了近一倍。然而在北京,老年服务与管理等专业的毕业生在3年之内的行业留存率大约只有30%,专业人员紧缺以及力量不足使得养老行业面临着困难和挑战。
据了解,养老服务队伍有“三低三高”的普遍特征,即社会地位低、收入待遇低、学历水平低、流动性高、劳动强度高、平均年龄高。先不论,当下的90后、00后年轻人对收入、休息、工作强度等工作条件有突出要求。俗语有言:“久病床前无孝子?!蹦昵崛擞绕涫嵌郎优展朔乔资衾先?,的确需要克服诸多现实问题。
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的报告显示,预测到2022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4%,从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报告还显示,到2050年左右,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5亿人。虽然老龄经济持续增长,可具体落实末端的服务层面,矛盾和问题也随之突出??梢运担戏裥幸导仁且黄袄逗!保彩且黄吧詈!薄?nbsp;
那么,从事养老服务,非年轻人不可吗?科学化养老,需要服务人员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加之,在智能养老兴起的当下,养老行业对专业化服务的要求更高,受过专业培训的年轻服务人员除了能得到养老机构的亲睐,还能得到老人家属的认可。何况照顾老人,打扫卫生,搬上搬下,对体能要求并不低。
年轻人鲜少从事养老服务行业并不是新问题,也不能在短期内得到缓解或解决。引导年轻人投身养老服务,需要更长效和稳固的发展思路。回头看,无论是劳动强度大、收入水平低还晋升空间小,诸多问题都可以归结为“资源分配问题”。打造针对年轻人的共享服务平台,将闲散的资源利用起来,或许能缓解当前问题。
打造共享养老模式,并非简简单单地搭建一个平台,收集和对接养老资源。当从供给资源的前端入手,深入高校,深入志愿者团队,细化服务内容,培训青年人群体。更新青年人的就业观念,将“从事养老服务”与“兼职外卖小哥”平齐。鼓励青年人用闲散的时间接受培训,用闲散的时间助力养老服务。
共享养老资源不能局限于搞大平台大机构为主的租赁式、雇佣式服务,既需要统合资源,也需要打散资源。日前,西安市某地推出“共青团+”共享养老服务活动,将青年志愿者团队与养老需求对接,从家政维修、跑腿帮办、谈话聊天、帮助老人使用智能化设备等小事上入手,就是一类比较恰当的服务模式,值得深入挖掘和探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已成为耳熟能详的“老话”。但引导年轻人照顾老人,不能停留在粗浅的宣传教育上。改进思维观念,鼓励年轻人主动投身养老服务行业,需要更多更实际的举措。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养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对老年人及家属来说,通过“一床一码”数字平台,可以借助其电子地图和VR看房功能,了解周边养老机构的位置、周边环境等信息,方便选择适宜的床位。
2025-03-18 12:03:18
多位养老机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养老机构拓展短托服务业务,一方面解决了家有老人的一些燃眉之急,另一方面也让不少老人有机会走进养老院,打破固化认知。
2025-03-14 17:03:35
通知还提到,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等群体可根据自身情况和个人意愿选择入住养老机构,并向当地县级民政部门申请集中照护服务补助。
2025-03-14 17:03:34
为提升西安市养老机构智能技术应用水平,优化养老服务质量与效率,2025年内计划开展养老机构智慧化试点建设。3月8日,西安市民政局等4单位印发《西安市开展智慧养老院建设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2025-03-11 18:03:06
北京将推进多层次医养协议合作。推动新版《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文本(参考)》,加强服务供需对接,提高协议合作规范化、标准化水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辖区养老机构做到“应签尽签”。
2025-03-10 10:03:54
3月17日,记者从陕西省民政厅获悉,为推动老年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陕西省民政厅联合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丰富老年文化繁荣养老产业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四个方面重点任务,提出十项措施丰富老年文化繁荣养老产业。
唯有将标准化建设深度融入技术创新、政策设计、社会参与的全局,才能让亿万老年人共享科技发展的红利——毕竟,老龄社会的终极考验,不是“如何养老”,而是“如何让生命优雅地老去”,而标准化正是通往这一愿景的基石。
主办单位:中国老年大学协会 国声智库
学术指导: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著作权登记证书(国作登字-2016-F-00275422)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8SR1110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29677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东240106号
Copyright © 2016-2024 GuoJiaYangLao.com 养老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0496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