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老人独自冒雨缴医保费被拒收现金”的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其实,这一老人被高科技抛弃事件并非个案,如近期出现的老人无法出示健康码进站遭拒、94岁老人在银行被抬起做人脸识别……这些频发的事件,无疑在警示我们,生活在当下这个“网来网去”的时代,充分保障老年人的相关诉求重要且很迫切。
毋庸讳言,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老年人希望融入社会的需求已越来越迫切,如何让老年人跟上时代步伐、搭上数字技术便车,成为了当下社会关注的焦点。
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在随后举办的《实施方案》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表示,我们绝不能让一位老年人因为智能技术的运用而挂不上号、看不成病、办不了事,要充分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切实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老年群体不应被忘却
面对科技生活的日新月异,与青壮年畅享数字便利不同,老年群体的智能技术使用障碍更值得关注。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我国已进入并将长期处于人口老龄化社会。根据中健联盟产业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1309万人,而2019年则增长至17603万人,增加了6294万。其中,2019年我国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老年抚养比为19.6%,较上一年度的16.8%,增幅为11年来最大。
但是,随着我国老龄人口快速增长,不少老年人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日常的出行、就医、消费等场景中遇到不便,不能充分地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面对老年人遇到的这些困难,看似是一件件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实则事关亿万老年人的切身利益。
从老年人看病就诊无健康码进不了医院,到94岁高龄老人被抬刷脸,再至老人独自冒雨交医保被拒收现金,这一幕幕画面,让人不禁泪目。面对众多领域中一边热忱地发展智能,一边又无情地让部分人“失能”,我们不仅慨叹——科技进步何以成了难为人的壁垒?其实,深究其理,这并非科技智能之过,实为利用技术、制定规则的人出了问题。因此,尽快确立法规,通过制度建设推动充分兼顾老年人需要的智慧社会建设,就显得格外迫切。
传统服务仍需保留
为进一步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使老年人得到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在使用智能技术的同时,仍要保留传统的方式,并对如何保留传统服务提出了多种形式。
第一类,就是要保留传统的纸质凭证,比如不会扫码或者不方便扫码的老年人,可以由社区、医院提供纸质证明,要求车站、文体场馆保留车票、门票等传统的纸质凭证;同时,要加快打通后台信息,扩大身份证件、社??ā⒗夏昕?、医保电子凭证等证件的通用范围。
第二类,是专设老年人的服务通道,主要是设立无健康码通道,以及各类生活服务优化老年人的绿色通道等。
第三类,是保留人工服务,让窗口服务、电话专线、引导人员能够更好地帮助老年人;一些场所要保留传统的办事方式,比如消费场所要支持现金和银行卡支付;社保、民政、电信、缴费等便民服务要保留线下办理的渠道。
值得关注的是,在保留传统方式的同时,《实施方案》还要求开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特点的硬件产品和软件的应用。不仅明确了与高频事项与服务场景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的责任,而且要求地方政府要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对重点任务做好细化的安排,要把责任扛在肩上,确保每一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坚持两条腿走路原则
保留传统服务方式,固然是解决老年人现实需求的一种途径,但绝不是唯一途径。加强技术创新,让智能化产品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让老年人能用、会用、敢用、想用,更为重要。
因此,《实施方案》提出坚持“两条腿”走路。就是我们既要欢迎智能技术有效推广应用,用智能技术为生活生产提供相关的便利,但同时一定要合理地保留老年人以及相关群体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以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生活习惯的人们特别是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在日前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主任卢向东表示,对于如何做到两条腿走路,就是要“兜住底、能兼容”。兜住底,是指在鼓励推广新技术、新方式的同时,要强调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要有一个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的阶段,让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全体人民都能充分地享受服务,都能够从容、无忧地适应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能兼容,则指提供服务的企业和相关机构,要在软硬件设计上优化提升,使传统的方式和创新的方式双轨运行,充分兼顾到各类人群,特别是老年人的需求。
例如,保障老年人在数字信息时代享受便捷的看病就医服务方面,要坚持传统服务方式和创新服务方式“两条腿”走路原则。一方面,畅通家人、亲友或者家庭签约医生为老年患者代为挂号渠道。并且,要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人工服务窗口(包括现场挂号、缴费、打印检验检查结果等服务)。同时,还要配有导医、志愿者、社工等现场为老年人服务。另一方面,进一步简化网上预约挂号、网上问诊等智能技术;强化互联网网上服务和医院智能终端的连接;以及提供语音咨询、引导服务等,尽最大的力量方便老年人看病就医。
此外,《实施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共提出了20条具体举措要求。通过不断的努力,实现绝不能让一位老年人因为智能技术的运用而挂不上号、看不成病、办不了事这一根本目的。
在落实中体现制度刚性
好的制度关键在于落实。在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辰昕表示,为让《实施方案》落实落地,国家发改委研究了几个方面的具体办法。
第一,建立机制。出台《实施方案》以后,将建立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共同牵头、国务院有关部门参加的部际联席会议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统筹推进。国家发改委正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实施方案》要求,抓紧研究各领域配套实施方案,力争在年底前,尽快出台一批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最迫切问题的有效措施。
第二,加强督导。将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加强工作统筹,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确保各项工作能够做实做细,真正落实到位,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同时,为了保证真正落地,还将定期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估,对各地区公共服务适老化程度进行评价,相关结果会纳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综合绩效评估。
第三,进一步营造环境。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把促进老年人融入智慧社会作为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重点,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弘扬尊重和关爱老年人的社会风尚。对有益的做法、典型的案例及时进行宣传报道,组织开展经验交流活动。
“在数字化时代浪潮下,老年人的权益保障更不应该缺位?!敝泄诽旨殴纠胪瞬坷夏甏笱3だ钋齑涸诮邮堋吨泄挛拧芳钦卟煞檬敝赋?,“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追求技术便利性的同时,更要关注到服务对象的具体特质。此次《实施方案》中的两条腿走路原则,不仅能够兜住底,更可贵的是能兼容。在传统与创新的并举中,让‘冰冷’的数字有了‘人性温度’?!?/p>
他认为,通过这一系列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政策措施的实施,必将有效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促使广大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并融入智慧社会,让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养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中国经济的信心,在当下更在未来,开放创新推动开放发展是最硬核的定力。未来已来。续写科技创新的中国答卷——
2025-03-18 12:03:19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刘洪悦表示,保障“一老一幼”,全力应对老龄化,可与银发经济兼容并进。
2025-03-10 10:03:54
日前,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铁集团等9单位联合发布《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就增加银发旅游列车服务供给、强化适老化设施保障、提升银发旅游列车服务水平、优化银发旅游列车发展环境等作出安排,将为银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2025-03-03 12:03:14
日前,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了由中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这项标准依据老年人生理和行为特点,为各类养老机器人的产品审计、制造、测试和认证等提供基准。中国牵头制定机器人服务银发经济的国际标准,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嵌入全球创新链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为全球“人工智能即服务”(AIaaS)领域提供公共产品的重要贡献。
2025-03-03 12:03:14
现“幼有所育”,对于激发“生”的意愿、解决“育”的难题和减轻“养”的负担具有重要作用。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约3000万名3岁以下婴幼儿,超过三成的婴幼儿家庭有入托需求。通过实施重大专项支持一批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公办托育机构、普惠托位建设,实施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如今,有送托需求的家庭越来越能够实现入托可及。在上海,社区嵌入式托育点“宝宝屋”能够提供临时托、计时托等服务
2025-03-03 12:03:14
3月17日,记者从陕西省民政厅获悉,为推动老年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陕西省民政厅联合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丰富老年文化繁荣养老产业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四个方面重点任务,提出十项措施丰富老年文化繁荣养老产业。
唯有将标准化建设深度融入技术创新、政策设计、社会参与的全局,才能让亿万老年人共享科技发展的红利——毕竟,老龄社会的终极考验,不是“如何养老”,而是“如何让生命优雅地老去”,而标准化正是通往这一愿景的基石。
主办单位:中国老年大学协会 国声智库
学术指导: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著作权登记证书(国作登字-2016-F-00275422)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8SR1110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29677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东240106号
Copyright © 2016-2024 GuoJiaYangLao.com 养老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0496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