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江苏省民政厅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共建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协议签订仪式在南京举行。根据合作协议,江苏省民政厅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将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共赢、共同发展、服务民生”的原则,开展高效务实的深度合作。
江苏省副省长赵世勇在讲话中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江苏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窗口期,也是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养老服务质量整体迈上更高水平的战略机遇期。此次,江苏省民政厅、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共建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加强老年科研、管理等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培养,建立养老服务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深化医养结合,对于推动我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胡刚在签约仪式上表示,此次合作共建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将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科专业等方面优势,把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建设作为学?!八涣鳌苯ㄉ璧囊幌钪匾ぷ骼醋?,在养老护理、保健、康复、老年病防治、养老服务管理等方面加强人才培养和政产学研合作,努力将学院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办出成效,积极为全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探路。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在见证致辞中指出,此次江苏省民政厅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共建养老服务管理学院,将有力推动江苏省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为江苏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专业支撑保障,有效增进全省老年人福祉。
江苏省民政厅厅长吕德明介绍了合作协议拟订相关情况,表示将以这次签约为契机,把真诚合作与高效运作结合起来、把广阔的养老服务需求与优质的养老服务供给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同把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建设成为江苏乃至全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摇篮和高地,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设美丽江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上,胡刚、吕德明分别代表南京中医药大学和江苏省民政厅共同签订了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方面,将充分利用南京中医药大学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通过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这一重要平台,加快培养老年医学、老年护理、老年康复和健康管理等领域高层次、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人才。江苏省民政厅为养老服务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激励和评价提供政策支持。南京中医药大学支持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为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委托定向培养人才。在继续教育方面,南京中医药大学和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根据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养老护理员和养老服务管理人员专业培训。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江苏省民政厅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为学院学生实习、实训提供教学基地。在政产学研合作方面,江苏省民政厅聘请学校专家担任养老服务事业发展顾问,参与重要规划编制、重大政策制定。南京中医药大学聘请民政部门养老服务专家兼任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教师,进行实务授课。在机制保障方面,建立健全工作沟通机制、信息交流机制、干部挂职机制、风险防控机制以及资金投入机制等,为双方长期深入合作提供保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养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下一篇:老年人的愿望清单实现了吗
2025年全国两会,“银发经济”“智慧养老”成为高频热词。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无不对智慧养老、科技赋能给予极大关注。在这背后,是百姓对养老生活从满足“基本需求”到“品质升级”的转型期待。
2025-03-19 15:03:27
需要注意的是,银发经济具有特殊性、综合性、复杂性、市场性、营利性的特点,我国银发经济发展存在老龄产业发展不平衡、银发经济定位不准、市场规模较小等问题,未来银发经济市场规模不仅取决于老年人口规模,更取决于经济整体发展状况,发展银发经济要注重发挥市场经营主体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025-02-17 17:02:16
在科技引领的智慧养老新时代里,桑榆堂颐养中心与清雷科技将携手共进,共话智慧养老的新篇章。
2025-01-13 12:01:00
1月3日,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2024年消费投诉和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服装消费、旅游市场、银发族消费、网络购物等成为投诉和舆情热点领域。数据显示,2024年江苏省消保委系统共计受理维权投诉21.38万余件,接待消费者来访和咨询31.43万人次,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近1.55亿元。
2025-01-08 12:01:12
9月19日,江苏银行在苏州举行第四届“919财富节”,现场发布了“苏银养老金融”品牌。
2024-09-20 22:09:07
3月17日,记者从陕西省民政厅获悉,为推动老年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陕西省民政厅联合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丰富老年文化繁荣养老产业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四个方面重点任务,提出十项措施丰富老年文化繁荣养老产业。
唯有将标准化建设深度融入技术创新、政策设计、社会参与的全局,才能让亿万老年人共享科技发展的红利——毕竟,老龄社会的终极考验,不是“如何养老”,而是“如何让生命优雅地老去”,而标准化正是通往这一愿景的基石。
主办单位:中国老年大学协会 国声智库
学术指导: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著作权登记证书(国作登字-2016-F-00275422)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8SR1110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29677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东240106号
Copyright © 2016-2024 GuoJiaYangLao.com 养老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0496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