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12日电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赵辰昕12日表示,截至去年年底,我国养老服务床位数已经超过761万张,养老机构超过3.4万个,其中社会力量占比超过50%。
5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2019年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情况。图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赵辰昕出席会议。 中新社记者 杨可佳 摄
12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2019年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情况。
会上有记者提问称,在督查激励机制推动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下一步还有哪些工作考虑?
对此,赵辰昕回应称,自督查激励机制建立起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直是激励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这一激励导向作用下,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各项支持政策落实落地,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全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
一是投资力度在不断加大?!笆濉逼诩?,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力度逐年加大,已经累计安排超过120亿元,重点支持了补短板和促普惠两方面工作。在补短板方面,落实政府?;局霸穑С痔乩嗽惫┭裆枋┙ㄉ?;在促普惠方面,针对大城市养老服务“一床难求”等问题,启动实施了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引导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养老企业多方联动,为中低收入老年人提供越来越多的普惠养老服务。
二是支持政策逐步完善。陆续出台《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 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还有《关于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各地也因地制宜制定了符合地方实际需求的土地、规划、报批建设、财税补贴、医养结合、消防、金融等一系列政策,养老服务发展的营商环境逐步改善。
三是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经过多方共同努力,我国养老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养老服务能力和质量大幅提升。截至去年年底,我国养老服务床位数已经超过761万张,养老机构超过3.4万个,其中社会力量占比超过50%。同时,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与养老服务也在快速融合发展,一大批机构在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细分领域进行战略性布局,为广大老年人及其家庭带来更多的养老服务选择和更优质的服务体验。
赵辰昕进一步表示,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支持政策逐步完善、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是这几年激励措施带动引导之下,养老服务领域最大改善和进展。
关于下一步工作措施,赵辰昕表示,“考虑到激励措施在国务院办公厅发的通报上已经非常明确了,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细化,把它尽快落到实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养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进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强化失能老年人照护。
2025-03-19 15:03:27
对老年人及家属来说,通过“一床一码”数字平台,可以借助其电子地图和VR看房功能,了解周边养老机构的位置、周边环境等信息,方便选择适宜的床位。
2025-03-18 12:03:18
通知还提到,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等群体可根据自身情况和个人意愿选择入住养老机构,并向当地县级民政部门申请集中照护服务补助。
2025-03-14 17:03:34
在9日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民政部部长陆治原介绍中国在深化养老服务改革方面的主要举措和目标时指出,“我们大力发展助餐、助医、助洁、助急等上门服务,让老年人享有更好的‘家门口’养老服务?!?/p>
2025-03-10 10:03:54
“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老龄化、高龄化、少子化等特点,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在弱化”,他说,需要推动养老服务从过去“三无”老年人为主向全体老年人拓展。
2025-03-10 10:03:54
3月17日,记者从陕西省民政厅获悉,为推动老年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陕西省民政厅联合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丰富老年文化繁荣养老产业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四个方面重点任务,提出十项措施丰富老年文化繁荣养老产业。
唯有将标准化建设深度融入技术创新、政策设计、社会参与的全局,才能让亿万老年人共享科技发展的红利——毕竟,老龄社会的终极考验,不是“如何养老”,而是“如何让生命优雅地老去”,而标准化正是通往这一愿景的基石。
主办单位:中国老年大学协会 国声智库
学术指导: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著作权登记证书(国作登字-2016-F-00275422)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8SR1110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29677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东240106号
Copyright © 2016-2024 GuoJiaYangLao.com 养老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0496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