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新政密集发布 新一轮投资窗口期将启
地方积极酝酿新规划,金融地产等跨界入局者跑步进场
近段时间特别是11月以来,养老产业再迎密集新政。从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到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从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到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等,均对鼓励养老产业发展作出新部署?!毒貌慰急ā芳钦呋裣?,地方也在紧锣密鼓酝酿新规划,深圳更是开启国内养老服务立法先河。市场准入放开、土地财税支持等一揽子重磅利好之下,新一轮投资窗口期将开启,市场角逐者加快扩容,金融、地产等跨界入局者正跑步入场。
“养老产业支持政策正呈现一些新特点。一是政策站位更高,如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顶层设计,为养老服务业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中长期政策依据。二是政策延续性更强,放开养老服务机构设立许可等措施体现了贯穿‘十三五’时期‘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的基本理念。三是政策联动范围广,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等都体现出对养老领域宽口径的政策支持。”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关博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下一步还将加快调整与养老机构许可相关的扶持优惠政策。对同类养老服务,逐步做到营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同等享受运营补贴待遇。完善政府购买、委托、PPP等方式,引入市场机制,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养老服务企业。支持“养老服务”+老年人用品产品、“养老服务”+金融、“养老服务”+教育、“养老服务”+文化、“养老服务”+旅游、“养老服务”+餐饮等服务,推进融合发展。
地方上也在加快谋划新举措。比如,25日山西发文鼓励外资进入医疗、养老等产业领域。外商与政府共同投资建设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项目,除可按划拨土地方式供应土地外,也可以国有建设用地作价出资或入股方式供应土地。19日发布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鼓励优秀品牌养老服务机构在一体化示范区布局设点或托管经营。深圳更是将养老服务条例列入立法计划。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还于日前表决通过《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构建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的决定》,以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形式,提出“有备而老”的一系列新举措。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政策利好密集释放,养老产业新一轮投资窗口期将开启。
“中国即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近年来,我国人均GDP提升较快,已经接近一万美元,国民消费需求和经济结构也进入转型期。这为发展银色经济提供了一定基础?!痹谌涨罢倏牡谖褰熘泄糜虢】挡聘宦厶成?,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邓国胜表示。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巴曙松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生活水平、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国民平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2035年,中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到4亿左右,这将成为影响国内消费结构的主要力量。健康医疗、养老产业等与老年人相关的消费领域比重将持续上升。
有关预测显示,2019年我国银色经济相关产业规模为4.3万亿元,2020年为4.9万亿元。预计未来养老产品及服务市场将快速增长,2021年总体市场规模达到5.7万亿。
和君健康养老研究中心投研部负责人秦婧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系列政策利好向市场持续释放鼓励性信号,一是国家对养老产业更加重视,二是重在促进养老产业提质升级。这为更多资本方和运营方进入养老产业提供了窗口期?!八孀耪叩闹鸩铰涞兀舷研枨蠼蚶夏暧闷?、康复辅具、旅居养老、智慧养老等全健康产业链延伸,也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消费?!?/p>
市场空间的扩容也将迎来更多角逐者。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日前也表示,要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逐步形成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的养老服务格局。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机构。引导规范金融、地产企业进入养老市场,鼓励养老机构探索各类跨界养老商业模式。
事实上,跨界入局者正跑步入场。据中国银行养老金业务部总经理车德宇透露,作为国有大型金融集团,中国银行已经制定支持银色经济发展行动计划。将加大金融服务与创新支持力度。综合运用投资贷款、证券、股票、租赁、保险等多元服务功能,聚焦各类养老服务模式,在智能设备制造、健康养老,医养结合等领域,加大资金投入,培育完整的产业体系,丰富老年服务供给。同时做好养老金的投资运营管理,提高养老消费需求保障能力。
“总体来看,金融企业正在加紧跨界布局养老产业,已经布局的企业纷纷进行项目扩展,未进入的企业纷纷提出向养老产业布局的发展战略。对于从地产跨界养老产业的企业则以聚焦战略为主,对所投资和运营的项目进行重新评估和筛选,重点布局核心城市的核心项目。”秦婧表示。
在关博看来,老有所养一头连接着养老财富储备,一头连接着养老服务供给,兼具多业态融合特征。支持有条件市场主体跨界,可以更好打通财富与服务之间,不同业态之间的发展壁垒,并创造新的商业模式,迭代传统养老产品提供方式,降低不必要的交易成本,更高效率和更多层次地满足老有所养的需求。
不过,跨界布局也仍需要更多政策配合。以金融跨界为例,在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会长刘维林看来,目前,中国金融业仍面临老龄金融意识缺失,金融产品匮乏,金融市场开发滞后等问题,迫切需要创新理念,建立顺应老龄社会需求的新型金融体系。中国银行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宗良建议,推动建立个人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在养老产业金融方面积极布局普惠养老、医养结合、智慧养老等重点领域,根据政策导向、市场需求和产业趋势,制定养老相关授信政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养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篇:国寿养老管理资产规模突破万亿
下一篇:潜力巨大的智慧养老市场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吴玉韶认为,AI养老未来应与传统居家、社区及机构养老模式深度融合,同时融入人文精神,实现技术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2025-03-19 16:03:43
3月17日,记者从陕西省民政厅获悉,为推动老年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陕西省民政厅联合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丰富老年文化繁荣养老产业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四个方面重点任务,提出十项措施丰富老年文化繁荣养老产业。
2025-03-19 16:03:52
近日,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百穗养老服务中心因引入清雷科技数字医养解决方案的突出成效,成为南充市融媒体的重点报道对象。
2025-03-19 15:03:36
拉萨市城关区纳金街道纳金村委会积极响应上级“科技助力养老”号召,运用科技手段提升老年人安全保障水平,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与关怀,让老人们切实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2025-03-19 15:03:28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进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强化失能老年人照护。
2025-03-19 15:03:27
3月17日,记者从陕西省民政厅获悉,为推动老年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陕西省民政厅联合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丰富老年文化繁荣养老产业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四个方面重点任务,提出十项措施丰富老年文化繁荣养老产业。
唯有将标准化建设深度融入技术创新、政策设计、社会参与的全局,才能让亿万老年人共享科技发展的红利——毕竟,老龄社会的终极考验,不是“如何养老”,而是“如何让生命优雅地老去”,而标准化正是通往这一愿景的基石。
主办单位:中国老年大学协会 国声智库
学术指导: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著作权登记证书(国作登字-2016-F-00275422)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8SR1110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29677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东240106号
Copyright © 2016-2024 GuoJiaYangLao.com 养老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0496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