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闪耀的吕梁山护工的名字,刻写了伟大时代的致富脱贫故事;一串串勤劳感人的事迹,彰显着推进脱贫攻坚的吕梁精神力量。
6月23日,由吕梁市委宣传部主办,山西经济日报社吕梁记者站承办的《弘扬吕梁精神 聚力脱贫攻坚——结对子种幸福 吕梁山护工“晒”账单》活动拉开帷幕,一位位带着家人期盼的吕梁山护工,讲自己走出大山的感受、工作的经历,以及脱贫的账单,真实讲出了新时代吕梁山护工独特的担当和使命。
一份账单,代表了背后的一份“经济”,彰显了一份幸福的动能,正是:“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最真实的写照。
“吕梁山护工”晒账单活动,从启动到现在,一直受到群众的褒扬。为使脱贫的力量永远传递下去,欲在吕梁市十三县(区、市)推选的130位优秀吕梁山护工中,优中精选70位“吕梁山护工”的典型事例,编写成书,加入到“吕梁山护工”的培训教程中去,一起弘扬吕梁精神,聚力脱贫攻坚,激励更多群众加入培训,为带动吕梁经济转型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为脱贫攻坚战场上的“排头兵”。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吕梁山护工”作为吕梁市精准扶贫脱贫的靓丽名片,是党中央看重关心和挂念的,相信这70位优秀“吕梁山护工”的故事,一定是献给新中国70华诞最有温度的一份贴心礼物。
吕梁是一片红色土地,是红军东征的主战场、晋绥边区首府、中央后委机关所在地,是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和中央西北局驻地。吕梁,既是革命老区,又是全国十四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
70年栉风沐雨,一路前行;70年沧桑巨变,成就辉煌。
吕梁革命老区与时代同向,与祖国同步,与山西同行,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75.6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1971年建区时的575.2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是1978年的144.5倍和145.7倍,基本形成机场、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的立体交通网络,吕梁这片红色土地实现了从贫穷、封闭、落后到迈入小康、蓬勃发展的历史巨变。
成绩背后,离不开思路的转变。
在这个红色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是需要更大的决心和更坚定的态度的。70年来,吕梁一直在积极探索中。而吕梁的发展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西视察,第一站就来到吕梁,带来了党中央和党的领袖对老区人民的亲切关怀和巨大鼓舞。习近平总书记对吕梁精神高度评价,指示“要把吕梁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省委对吕梁工作提出“四项重大要求”,为做好工作提供了路径指引。
“朝阳产业,准入门槛低,就业前景广阔,有较大市场需求?!薄奥懒荷交すぁ本鸵蹬嘌低延倍觯晌懒菏芯挤銎锻哑兜囊幌钪匾俅?。
顶层制度设计上,出台了《吕梁山护工(护理)培训就业工作五年规划(2016-2020)》《吕梁山护工(护理)培训就业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打响“吕梁山护工”品牌促进转移就业扶贫的意见》三个纲领性文件,为全面开展培训就业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保障。
职业素养培训上,采取公开招标、竞争性磋商等方式,选定11家学校为吕梁山护工培训基地,通过军事化、专业化、封闭式管理,全面开展技能专业和素质培训。
就业服务体系上,实施“互联网+吕梁山护工”工程,打造需求对接、家庭用工、外出就业的一站式服务的吕梁山护工超市,形成涵盖线上线下的就业服务体系。
四年多来,全市已累计培训26期、47832人,其中贫困人口20909人,实现就业25266人,人均月收入超过4000元,就业地辐射到全国8省20多个城市。“吕梁山护工”就业培训入选全国人社领域精准扶贫20个典型案例,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重磅推出《摆脱贫困:十万护工出吕梁》系列报道,还被省人社厅认定为“省级劳务品牌”。
9月5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山西专场新闻发布会上,省委书记骆惠宁在回答有关“山西省如何抓攻坚深度工作”的问题时,举起拳头说:“使老区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如期实现小康。”
尽锐出战攻下坚中之坚?!奥懒荷交すぁ本鸵蹬嘌担檬导昧嗣裥?,提升了信心,是吕梁老区人民奔向小康之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本报记者李全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养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连日来,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持续进行中?;疃浴案母锟戮址芏反次耙怠蔽魈?,突出主题引领、精品导向和创新思维,把“网味”浓、“网感”强作为精品遴选的重要标准,以澎湃激昂的正能量激励亿万网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昂扬奋进,把中国故事书写得更加精彩。
2025-02-24 12:02:03
老龄化有挑战,也有机遇。在过去一年里,《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等一系列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两会前夕,贺丹马不停蹄赶到上海,实地调研旅游企业和社区大学,计划就进一步完善与延迟退休相适应的配套政策、发展银发产业等方面提出建议。
2025-02-24 12:02:03
近年来,随着中医文化风靡全球,中医药已然成为中国对外经贸合作的一抹亮色,在为全球人民造福的同时,也为中草药等产品出海注入了新的动能。
2024-06-18 14:06:52
去年,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向独居老人胡根仙发放了养老服务“爱心卡”,这张“爱心卡”集社保卡、优抚卡、医疗卡等功能为一体,还连接了各类提供养老服务的“爱心商家”,能满足老人补贴发放、上门诊疗、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健康护理等多方面的需求。
2023-12-11 16:12:17
4月24日上午,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在北京召开媒体座谈会。协会常务副会长刁海峰出席会议并讲话,协会副秘书长李春华通报2023年重点工作,协会宣传部主任刘秉中主持。
2023-04-25 17:04:12
3月17日,记者从陕西省民政厅获悉,为推动老年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陕西省民政厅联合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丰富老年文化繁荣养老产业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四个方面重点任务,提出十项措施丰富老年文化繁荣养老产业。
唯有将标准化建设深度融入技术创新、政策设计、社会参与的全局,才能让亿万老年人共享科技发展的红利——毕竟,老龄社会的终极考验,不是“如何养老”,而是“如何让生命优雅地老去”,而标准化正是通往这一愿景的基石。
主办单位:中国老年大学协会 国声智库
学术指导: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著作权登记证书(国作登字-2016-F-00275422)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8SR1110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29677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东240106号
Copyright © 2016-2024 GuoJiaYangLao.com 养老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0496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