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丽萍
当前,我国选择居家和社区养老的老年人占比高达96%-97%。无论是“9073”还是“9064”格局,都意味着将养老服务延伸到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即时、便捷、可及的服务,在养老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北京市在破解大城市养老难的探索中,探索建立“三边四级”就近养老服务体系的战略布局。自2016年以来,通过政策加码,对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加大建设运营扶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就近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的周边、身边和床边服务。如今,遍布京城社区的养老服务驿站,立足打通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切实为居家老人提供便捷可靠的服务。
■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打造家门口的“服务管家”
8月30日上午,家住西城区牛街西里、94岁的周奶奶被二女儿推着来到牛街西里二区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老人在此享受助浴服务已有4个月时间。
对于高龄、身体状况尚且不错的母亲,女儿相当知足:“老太太除了听力不行需要借助助听器,身体还算好。家里卫生间小,洗澡不方便,这个驿站离家近,空间大,设施先进,洗得舒服?!?/p>
这个630多平方米的驿站地处牛街回民聚集区,从装修风格到餐饮服务都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驿站内设颐养间、康复区、餐厅、阅读区、活动室、助浴间等设施,有8张日间照料床位,可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居家上门、助餐、助浴、助洁、呼叫服务、巡视、老年大学、健康指导等服务。
在东城区多福巷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张师傅正在为刘叔一点点去除脚上的死皮?!敖裉煜挛缁褂辛轿焕先耸巧厦欧瘢换岫业酶辖糇吡?。”张师傅边说边收拾工具。
这家200平方米的驿站空间虽然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一处大屏幕上正播放着“讲述者口述历史”的小片。据驿站运营公司负责人张帅一介绍,“口述历史”是诚和敬驿站公司的文化品牌,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公司将与歌华宽带合作,将共和国历史见证者的口述小片,在歌华有线电视频道播放。
日常的点点滴滴,只是北京市现有700多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缩影。2016年,北京市启动了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试点工作,将其列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内容。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府协调各区、街道为社区无偿提供场地支持,由专业化养老服务企业负责驿站运营。
养老驿站囊括了日间照料、助餐服务、健康指导、文化娱乐、呼叫服务、心理慰藉六大类服务,为老年人搭建了一个平台、提供了一处场所,既为低龄老人解决社交、娱乐、精神服务的需求,还为高龄老人解决日常生活照料、功能退化康复、短期托养等需求。在这个平台上,驿站运营商可以链接衣、食、住、行、游、购、娱等各类为老服务资源,努力将驿站打造成为社区老年人家门口的“服务管家”。
■ 因地制宜、需求导向 以真诚服务赢得群众口碑
早饭后,家住西城区三里河一区的高奶奶独自坐着电动轮椅来到社区养老驿站活动。驿站的开放式升降电梯很人性化,方便了像高奶奶这类借助轮椅出行的高龄老人。走进驿站理疗室,几位老年人正在接受中医理疗服务,高医生有着20年的军医从业背景,收获了大家的信赖。
这家驿站是央地一体化改革试点,用中央国家机关提供的物业用房,面向辖区居民提供基本养老服务??得酪┮翟擞面湔窘?年多时间,健康管理是其长项,中医理疗服务最受欢迎?!靶枨笫堑谝晃坏?,要敲开部委大院老人的信任之门,没有扎扎实实的服务绝不可能?!辨湔靖涸鹑颂评隼錾钣懈写ァ?/p>
记者调研走访的多家驿站负责人都表示,聚焦老年人需求,用心做好基础服务,解决好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困难,是养老服务驿站的生存之道。
■ 品牌连锁、规模效应 有效整合社区养老服务资源
位于朝阳区潘家园街道松榆西里社区的“夕阳红”驿站是北京市首批运营的养老驿站。2014年建成后,由爱侬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运营。目前,9张社区托老床位已住满。爱侬总经理李洁璐表示:“涉足社区养老,爱侬有专业服务团队的优势?!倍杂谝桓龇⒄沽?7年的家政品牌企业而言,做社区养老服务顺理成章。运营5年来,“夕阳红”驿站的运营经验和盈利模式也成功复制。
目前,从北京市养老驿站运营模式来看,单体运营不在少数,连锁运营显示出更大的活力。自政策发力伊始,北京市就倡导品牌化、连锁化经营。对于驿站连锁机构,按数量给予连锁补贴,每连锁运营1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政府给予不低于5万元的一次性补贴。3年来,诚和敬、爱侬、金太阳、儆堂集等养老服务品牌,成为连锁化经营中的佼佼者。
目前,北京市民政局正探索建立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机制,在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准入、监督、评估、退出等各个环节发力,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切实保障社区和居家老年人的政策获得感和幸福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养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吴玉韶认为,AI养老未来应与传统居家、社区及机构养老模式深度融合,同时融入人文精神,实现技术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2025-03-19 16:03:43
3月17日,记者从陕西省民政厅获悉,为推动老年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陕西省民政厅联合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丰富老年文化繁荣养老产业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四个方面重点任务,提出十项措施丰富老年文化繁荣养老产业。
2025-03-19 16:03:52
近日,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百穗养老服务中心因引入清雷科技数字医养解决方案的突出成效,成为南充市融媒体的重点报道对象。
2025-03-19 15:03:36
拉萨市城关区纳金街道纳金村委会积极响应上级“科技助力养老”号召,运用科技手段提升老年人安全保障水平,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与关怀,让老人们切实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2025-03-19 15:03:28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进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强化失能老年人照护。
2025-03-19 15:03:27
3月17日,记者从陕西省民政厅获悉,为推动老年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陕西省民政厅联合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丰富老年文化繁荣养老产业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四个方面重点任务,提出十项措施丰富老年文化繁荣养老产业。
唯有将标准化建设深度融入技术创新、政策设计、社会参与的全局,才能让亿万老年人共享科技发展的红利——毕竟,老龄社会的终极考验,不是“如何养老”,而是“如何让生命优雅地老去”,而标准化正是通往这一愿景的基石。
主办单位:中国老年大学协会 国声智库
学术指导: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著作权登记证书(国作登字-2016-F-00275422)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8SR1110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29677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东240106号
Copyright © 2016-2024 GuoJiaYangLao.com 养老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0496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