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璐)去年8月16日,《优化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发布实施。计划实施近一年,区域养老设施得到较大提升。
今日(8月14日),新京报记者从昌平区民政局获悉,2020年前,回天地区计划建设7个养老照料中心和34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目前已建成1个照料中心和21个养老驿站。今年,回天地区已经建成7家养老驿站,实现老年人在其“周边、身边和床边”就近享受服务。
昌平区民政局养老工作科科长柏永忠介绍,昌平区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截至去年10 月底,全区常住老年人口数29.7万人,其中京籍老年人口数15.7万人,京籍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2.18万。呈现常住老年人口基数大、常住外来老年人口占比高、老龄人口增长速度快等特点。
8月13日,
融泽嘉园二区养老驿站,老人正在接受照料。
摄影/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昌平区正构建“四级三边”养老服务体系:即市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镇街级养老照料中心和村居级的养老驿站。截至去年底,昌平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已完成装修改造投入试运营,镇街镇街养老照料中心建成10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成60个。
今年,昌平区将建设3家养老照料中心,为老年人就近提供生活照料、家务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养老服务。同时建成20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优先布局在老年人口密集的城市社区和人口规模比较大的村庄。
“按计划,‘回天’地区三年要建成34家养老驿站,去年建成21家,今年已经建成7家。”柏永忠介绍,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设置将统筹考虑地区人口密度、老年人口分布状况、服务需求、养老机构等因素,服务区域内的老年人口规模为2000-8000人,服务半径不超过1000米,服务内容涵盖日间照料、助餐服务、健康指导、文化娱乐、呼叫服务、心理慰藉等。
样本
融泽嘉园二区养老驿站迎来“回头客”
回龙观地区有两家相隔不远的驿站,金榜园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提供长托和临终关怀服务,融泽嘉园二区养老驿站提供短期托养和日间照料服务。
8月13日,融泽嘉园二区养老驿站,坐在轮椅上的马寿喜正乐呵呵地欣赏其他老人表演节目。88岁的他已是第二次来到驿站生活,“之前是因为50多岁的女儿生病无暇照顾我,就在驿站住了半个月。这一次女儿做手术,我又回来了。”
居家养老讲究的就是“就近”。“出了驿站,过条马路就是我们家,家人可以经常来看我,我对周围环境也熟悉。”马寿喜说,让他觉得亲切的还有工作人员的服务,“我这双腿不太灵,上下床、穿脱裤子不方便,全靠工作人员照料,所以我成了这里的‘回头客’。”
融泽嘉园二区养老驿站站长秦瑛介绍,驿站共有18张床位,配备紧急呼叫、远程监控、吸氧设备等,可接待手术后短期康复的老人、儿女短期外出无人照料的老人暂住。根据老人的身体情况,日间照料费用在每天100-200元间。
“老人离开家庭入住养老院很难适应,而养老驿站就在社区,老人暂住没有离开左邻右舍的环境,子女也拥有放松喘息的时间。”秦瑛说,除了来驿站享受服务、参加文娱活动,在家的老人也可以呼叫上门服务,比如保洁、做饭、助浴、陪诊、送餐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养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吴玉韶认为,AI养老未来应与传统居家、社区及机构养老模式深度融合,同时融入人文精神,实现技术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2025-03-19 16:03:43
3月17日,记者从陕西省民政厅获悉,为推动老年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陕西省民政厅联合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丰富老年文化繁荣养老产业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四个方面重点任务,提出十项措施丰富老年文化繁荣养老产业。
2025-03-19 16:03:52
近日,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百穗养老服务中心因引入清雷科技数字医养解决方案的突出成效,成为南充市融媒体的重点报道对象。
2025-03-19 15:03:36
拉萨市城关区纳金街道纳金村委会积极响应上级“科技助力养老”号召,运用科技手段提升老年人安全保障水平,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与关怀,让老人们切实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2025-03-19 15:03:28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进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强化失能老年人照护。
2025-03-19 15:03:27
3月17日,记者从陕西省民政厅获悉,为推动老年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陕西省民政厅联合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丰富老年文化繁荣养老产业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四个方面重点任务,提出十项措施丰富老年文化繁荣养老产业。
唯有将标准化建设深度融入技术创新、政策设计、社会参与的全局,才能让亿万老年人共享科技发展的红利——毕竟,老龄社会的终极考验,不是“如何养老”,而是“如何让生命优雅地老去”,而标准化正是通往这一愿景的基石。
主办单位:中国老年大学协会 国声智库
学术指导: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著作权登记证书(国作登字-2016-F-00275422)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8SR1110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29677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东240106号
Copyright © 2016-2024 GuoJiaYangLao.com 养老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0496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