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纵深谈】
有信心让亿万百姓端稳“饭碗”
——如何看待当前就业形势
人民日报记者刘志强李心萍邱超奕韩鑫
进入7月,又一批大学生将走上社会?!吧肀卟簧偻治樟饺萋加猛ㄖ熬岸疾淮?!”即将进入一家机械企业从事研发工作的重庆大学毕业生罗小华透着乐观,“只要想工作,机会有很多!”
盛夏到来,又一批海外订单传真到广东珠海国佳新材公司。公司高管张志江有点心急,“订单不断,生产吃紧,我得再招些技工!”
就业,一头牵着千万家庭,一头连着经济大势。“饭碗”端稳了,日子才能安定、踏实、有奔头;就业稳住了,发展才能从容、坚定、有底气?!熬鸵凳亲畲蟮拿裆こ獭⒚裥墓こ?、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去年下半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稳就业列为“六稳”之首,各项稳就业、促就业政策纷纷出台,今年又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政策红利如春风拂面,营造了良好的就业氛围。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究竟如何?世界经济运行风险和不确定性上升会给我国就业带来哪些影响,我们能否成功化解?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看就业大局——规模持续扩大,形势总体平稳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5%左右较低水平……2018年,我国就业成绩喜人。
今年1-5月城镇新增就业597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54%,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连续3个月下降……2019年,我国就业指标依然抢眼。
“这些数据都表明,我国劳动力市场已接近充分就业水平,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没有对就业造成明显冲击?!敝泄缈圃喝丝谟肜投醚芯克彼ざ佳舯硎?。
外部经济环境总体趋紧,国内经济存在下行压力,我们何以能实现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形势总体平稳?
中国经济稳中向好,为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按照经济学中的“奥肯定律”,就业规模与经济增速高度相关,增速下降往往带来就业下滑??墒?,这一规律却在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的中国“失灵”了——尽管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城镇新增就业却连续6年保持1300万人以上。
“我国经济总量已突破90万亿元,即使是6%的增速,绝对增加值也有5.4万亿元。”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道出原委:基数大了,即便增速有所下降,巨大的经济增量依旧能支撑可观的就业增长。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增强了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同样是GDP增长1个百分点,在“十二五”时期,可增加非农就业160万人,而在“十三五”,可增加180万-200万人。这背后,得益于服务业的异军突起。据统计,第三产业每百万元增加值吸纳的就业为8.1人,比第二产业高出1.6人。最近几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超过一半,就业人数已近3.6亿人。吸纳同样数量就业,降速提质拓展的空间更大。
新动能释放充沛活力,为就业创造了广阔空间。
“建模、优化、迭代,从开发到上线,整个5月份,我一天没歇着?!比斯ぶ悄芄こ淌ξ榇笥滤?,人工智能技术正带来一场剧烈变革,“市场对我们这行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安装调试员、无人机驾驶员等新职业悄然而至,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岗位达到1.91亿个……近年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显著拓展了就业空间。从2015年到2017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年均增幅达到28%;2018年,新动能对新增就业的贡献率超过2/3。
巨大的市场和区域空间,为就业积蓄了可观潜力。
“目前,全国有家政需求的家庭超过7000万户,而从业人员仅2000多万人,用工缺口很大!”“云家政”创始人薛帅估算。
育儿、养老、旅游、教育、健身……看市场格局,不断升级的旺盛需求为就业提供了巨大的转场空间;看区域格局,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中西部地区将成为重要的产业“承接地”、就业“蓄水池”。2018年,在中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人数达12044万人,增长3.2%,增速快于全国2.6个百分点。
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也为就业点燃了强大引擎。
实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开展“多证合一”“证照分离”等市场主体准入改革……在“放管服”改革的推动下,今年前5个月,我国新登记企业达286万户,日均1.89万户。沐浴阳光雨露的民营、小微企业在就业中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去年12月,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就业人数同比分别增长5.7%和6.7%。
看外部风险——总体看对就业影响有限、风险可控
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受访者纷纷表示,外部环境之变确实会给就业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总体看影响有限、风险可控,我们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有信心应对。
自信,源于对经济运行的理性分析,也源于各方人士的实践体验:
——从可能的波及范围上看,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对就业“大盘”影响有限。
一来,出口本身没那么脆弱?!岸捞氐纳杓?、创新的材料、严格的装订要求,只有中国才能生产出我们想做的图书?!泵拦霭嫔痰つ岫だ着档轮毖?。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也认为,“中国产品在外国市场上竞争力的牢固程度,超出了许多市场参与者的想象?!苯衲?-5月,我国出口额达64987亿元,同比增长6.1%,保持较快增速,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二来,出口对就业的拖累并不大。近年来,随着内需潜力源源释放,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的“主引擎”,由出口带动的就业在总规模中的比重相应降低。再者,目前我国就业的“主力军”——服务业的可贸易属性比制造业低,受冲击的可能性也更小。
——从自身的承压能力来讲,我国有充足的“底牌”应对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对就业的影响。
完备的产业体系,会使制造业产能黏性强、岗位不容易流失。
“拿到订单后只需两天,就能在珠三角把原料、辅料、工具、包装全备齐,这在其他国家简直不可想象。”张志江说,这两年有企业将部分产能转移到东南亚等“成本洼地”,“可一算成本、效率、质量的总账,还是留在国内划得来?!焙驼胖窘谎?,不少受访者认为,我国坚实的产业基础、强大的配套能力以及与日俱增的创新实力,将使制造业赢得转型升级的宝贵窗口期,持续支撑庞大的就业体量。
强大的国内市场,会不断释放和衍生新需求,创造更多岗位。
“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有的客户减少了订货量,可这绝不会打乱我们扩大生产、增加招聘的决心。”工业机器人巨头库卡的中国首席执行官王江兵认为,中国制造业正加快转型,对生产线的需求越发多元,“长远来看,工业机器人在中国前景广阔,无论基础研究、技术开发还是售后服务都需要大批人的加入?!闭雇蠢矗持圃煲蹈脑焐?、新型城镇化加快发展、居民消费能力增强等诸多因素,都将为我国不断释放新的市场需求。
“朋友圈”持续扩大,会降低我国对少数国家的外贸依存,减少其对就业的影响。
“现在,有些国家的订单减了一些,可欧洲、中东市场起来了,营收逼近‘半壁江山’,未来还会更高?!闭憬璺闹咀芫硗醮慷晕蠢闯渎诖?,“只要坚持转型、开拓多元市场,就能稳住产能、稳定人心?!薄敖昀矗夜岢龅摹淮宦贰楣闶苋峡?,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有利于外贸格局更多元,也将抵消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就业损失?!倍酝饩炒笱Ч补芾硌г航淌诶畛ぐ菜?。
看发展态势——只要应对得当,就能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看过去,成绩斐然,看未来,挑战犹存——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凸显,新的影响因素还在增加。不过,受访者普遍认为,只要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应对得当、措施有力,就能保证就业稳定、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去年以来,一系列稳增长、稳就业措施相继落地,已经证明了应对的有效。
大规模减税降费,让企业“轻装上阵”,极大增强了吸纳就业能力。
降低增值税税率、降低社保缴费比例、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减税降费近2万亿元的重大利好,将广泛惠及各类企业?!拔颐鞘粲谑称妨闶垡?,人员密集、利润空间小。根据今年的小微企业普惠性减免政策,我们仅企业所得税就能省下26万元?!闭缟蕉√┦称饭靖涸鹑斯憷妓?,政策利好极大减轻了资金压力,让企业干劲更高、带动就业能力更强。
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营造良好环境,鼓励创新创业创造,可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众创空间数量达5500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超4000家,创业投资机构逾3500家……我国已是世界上第二大创业投资市场。近年来,我国创新创业创造热火朝天,搭建起广阔的就业舞台?!拔颐墙哟笏笆?、融资、用地等方面政策支持,积极发展创业孵化基地,鼓励更多劳动者通过创新创业创造实现就业?!惫曳⒏奈挛欧⒀匀嗣乡馑怠?/p>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能让新空间“长”起来、新岗位“冒”出来。
6月6日,随着工信部向4家企业发放5G商用牌照,我国率先进入5G时代。有人预测,到2025年,5G将带动经济产出35.4万亿元、提供300万个就业岗位。5G、汽车、家电……今年初,我国围绕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制定了详细方案,不少企业顺势而为,纷纷追加投资、扩大生产。
做大就业总量的同时,我国也正从供给侧发力,千方百计提高劳动者素质,使供需更匹配、就业结构更优化。
“厂里上了智能生产线,学会编程就有希望转岗成为系统操作员?!弊罱?,长沙一家纺织厂的职工戴玲白天上班、晚上参加培训,“本事大了,饭碗能更‘铁’!”
一边“有活没人干”,一边“有人没活干”……过去,结构性矛盾制约了就业质量提升。今年,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鼓励更多高中生、下岗职工、农民工报考;3年内,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000万人次以上……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加强,既能为高质量发展增强人才供给,也有利于“人尽其才、人有其岗”。
“面对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我们有充足的政策工具。比如采取财政或货币政策以稳定增长、增加投资、拉动就业,也可采取援企稳岗、增加公益性岗位供给、加强就业困难人员帮扶等措施?!蹦俦硎荆忧?个月就业运行情况看,我国今年完全可以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的预期目标,牢牢守住就业基本面,从而让亿万百姓“饭碗”端得更稳、经济应对风险和挑战的底气更足。
(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 人民日报7月2日署名文章)
《光明日报》(2019年07月03日 11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养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果说增收是民生工作主线,那在这一主线上,就业、教育、养老、医疗、生育等多领域并进,则构成了民生福祉的丰富内涵。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闻稿九处提及就业,要求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促进重点群体就业。
2024-12-26 18:12:55
“我们种植金银花,一亩可栽700株,一株能产一斤花,亩均收入达5000元,效益最好的每亩能有7000元。”日前,在甘肃省通渭县李家店乡姚川村金银花标准化种植基地,站在通渭金银花采摘大赛的赛场边,姚川村党支部书记姚高智对记者说,如今,金银花成了促进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全村三分之一的耕地都种上了金银花。
2024-07-03 17:07:36
依托生态资源,加强养老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探索医养结合,与京津医院建立绿色通道、共享医疗资源,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开展职业教育,推动专业化、职业化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2024-06-28 16:06:53
“帮家中老人取拐杖时,我发现新买没多久的拐杖在手柄连接处出现了松动。如果老人使用时发生脱落,后果不堪设想。”日前,上海市的胡女士在来信中反映了养老辅具存在的质量问题。
2024-05-27 16:05:54
缩短养老院和医院间距离,就近提供医疗救治资源;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养老行业,初步建成三级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加强健康监测,实现家庭医生精准服务……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多措并举,持续改善老年人养老和就医环境。
2024-05-24 16:05:17
3月17日,记者从陕西省民政厅获悉,为推动老年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陕西省民政厅联合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丰富老年文化繁荣养老产业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四个方面重点任务,提出十项措施丰富老年文化繁荣养老产业。
唯有将标准化建设深度融入技术创新、政策设计、社会参与的全局,才能让亿万老年人共享科技发展的红利——毕竟,老龄社会的终极考验,不是“如何养老”,而是“如何让生命优雅地老去”,而标准化正是通往这一愿景的基石。
主办单位:中国老年大学协会 国声智库
学术指导: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著作权登记证书(国作登字-2016-F-00275422)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8SR1110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29677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东240106号
Copyright © 2016-2024 GuoJiaYangLao.com 养老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0496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