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日前发布《2017年中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情况报告》。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失能半失能老人约有4063万,若按照国际标准失能老人与护理员3:1的配置标准推算,我国至少需要1300万护理员;按照不能自理老人与专业护理人员1:3的配置标准推算,我国至少需要20万专业护理人员。而目前各类养老服务设施服务人员不足50万人,持证人员不足2万人,全国养老服务人才需求缺口巨大。
报告指出,老年人口结构决定养老人才需求。我国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未来20-30年是老龄化加速期,老年人口将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3亿,约占总人口的18%;2030年将占总人口的 25%左右。除了基数大、增速快之外,我国老龄化还呈现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特征。其中,2010年我国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为1900万,高龄(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13.9%,达到3100万。高龄化还体现在部分地区集聚,尤其是大城市老旧城区;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18.3%。我国失能老年人将持续增长到2020年的4200万、2030年的6168万以及2050年的9750万;目前空巢老人比例达到51.3%,未来该比例将达到70%,特别是针对“421结构家庭”。我国空巢和独居老年人则持续递增到2020年的1.18 亿、2030年的1.8亿以及 2050年的2.62亿。届时,没有子女、需要养老服务的老年人将有7900万。与各类老年人群的需求相对应,养老人才体系必然偏重于医疗、康复、护理、健康监测管理等专业照护服务。同时,健康老年人的养老理念与养老方式正在转变,对高素质、高技能养老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加。
报告指出,养老人才短缺是国际性难题,但通过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可以看出,我国仍待加强对养老服务人才的支持力度,进一步理顺养老人才培养体系。报告建议:
加大政策扶持,稳定并提升养老护理员队伍。应当调整养老护理员职业等级制度,拓宽职业发展通道,并提高养老护理员的社会地位,从而吸引部分年轻群体进入养老服务岗位,改善人员结构、提高专业化水平。
加强多层次养老服务梯队建设。完整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应当包括养老护理员、社会工作者、医护人员、理疗康复师、营养师及专业管理者等各类人员。养老护理员负责老年人基本生活照料;社会工作者贯彻“助人自助”理念,为老年人提供心理疏导、精神慰藉、参与各项活动等,并为员工组织特定活动缓解压力、提升组织凝聚力;医护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紧急救治、协助转诊等;康复理疗师协助老年人维持并改善身体基本功能;营养师负责老年人的健康饮食;管理者则是整个团队的核心,负责协调各方面工作,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各类人员各司其职,才能确保整个养老服务团队的有效运转。
重视非专业人员队伍的开发与支持。注重发挥家庭成员、社区志愿者等非专业照料资源的潜力,加强专业指导。对家庭成员、社区志愿者的服务进行适当补贴,进一步规范保姆和家政服务市场。
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养老人才培养已基本形成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两大人才开发体系。目前,全国已有159所高职院??枥夏攴裼牍芾碜ㄒ担喙夭棵乓惨劳醒吓嘌祷亓ν际迪盅先瞬排嘌婺;?,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特征的养老护理员“订单式”培养模式已经在北京、山西、黑龙江、上海、浙江等10个省份展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养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下一篇:农村老人,也有贴心养老服务
3月17日,记者从陕西省民政厅获悉,为推动老年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陕西省民政厅联合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丰富老年文化繁荣养老产业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四个方面重点任务,提出十项措施丰富老年文化繁荣养老产业。
唯有将标准化建设深度融入技术创新、政策设计、社会参与的全局,才能让亿万老年人共享科技发展的红利——毕竟,老龄社会的终极考验,不是“如何养老”,而是“如何让生命优雅地老去”,而标准化正是通往这一愿景的基石。
主办单位:中国老年大学协会 国声智库
学术指导: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著作权登记证书(国作登字-2016-F-00275422)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8SR1110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29677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东240106号
Copyright © 2016-2024 GuoJiaYangLao.com 养老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0496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