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荫浓,风中飘来金桂和青果的清香,山青水秀的小村子里鸡犬之声相闻。到了饭点,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三宝街道兴龙村的罗光全却不用生火做饭,她准备去养老服务点免费食堂就餐。
罗光全今年81岁,已经吃了一年“大锅饭”。她家中平时只有自己一人,没来吃食堂以前,每顿就是水煮白菜配酱。如今在“幸福餐桌”,每顿都能吃上四菜一汤,菜谱每周更换。“口味也清淡,吃得饱,比子女们吃的都好?!?/p>
近些年,兴龙村通过招商引资和办企业,经济得到发展,村集体收入增加。大部分村民都住上了“小别墅”,人均年收入超过1万元。兴龙村党总支就把村集体收入拿出一部分用来服务群众,重点就是服务村里的老人们。
2014年起,兴龙村设立了三个养老服务点。这就是居家养老服务的“幸福餐桌”计划。村子里8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免费吃午饭和晚饭,60岁以上、79岁以下的老人每顿伙食费收4到5元。在餐厅就像在自家吃饭,分量充足,有荤有素。
如今三年过去了,养老服务点里除了有食堂、休闲室,还准备再增加公共澡堂。老人们可以看电视,以后还能洗上热水澡。
村委会党总支书记张小三介绍,养老服务点的房子,都是利用村里的闲置房翻新,装修费用大约30万元。村子里很多劳动力外出,土地荒置,村党支部就把这部分土地整合起来,分派给党员们种,种出来的稻米就供给“幸福餐桌”。仅在2016年,村里218位党员收获了6000斤稻米。
不靠国家补贴,靠发展集体经济和党员们出力,兴龙村就为村中老人提供了免费两餐,解决了村中老人养老的大问题。
“把村子里的老人养好,年轻人就能放心出去打工和下地种田了。老人们爱来食堂吃饭,吃得饱,吃得香。党员们平时给老人送餐,过年过节还给老人送包子、饼子,所以在兴龙,党员很受村民爱戴。”张小三嘿嘿笑道。
目前,由于外出务工人数增多,农村空心化加剧,农村养老普遍面临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问题。兴龙村居家养老计划实行三年,减轻了家庭负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养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月17日,记者从陕西省民政厅获悉,为推动老年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陕西省民政厅联合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丰富老年文化繁荣养老产业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四个方面重点任务,提出十项措施丰富老年文化繁荣养老产业。
唯有将标准化建设深度融入技术创新、政策设计、社会参与的全局,才能让亿万老年人共享科技发展的红利——毕竟,老龄社会的终极考验,不是“如何养老”,而是“如何让生命优雅地老去”,而标准化正是通往这一愿景的基石。
主办单位:中国老年大学协会 国声智库
学术指导: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著作权登记证书(国作登字-2016-F-00275422)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8SR1110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29677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东240106号
Copyright © 2016-2024 GuoJiaYangLao.com 养老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0496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