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老旧小区无电梯,影响居家养老的落实,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旧楼加梯改善居住品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升,也是实现小康社会共建共享,意义深远。建议:政府组织实施,依托社区物业共同管理,引导居民和企业积极参与,共同破除政策、技术、资金难题,加快旧楼加梯工作有序开展。
分析:
我国人口正在迅速老龄化,2016年底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3086亿,占总人口的16.7%,其中65周岁及以上1.5003亿,占总人口的10.8%。此外外空巢老人突破1亿,失能失智老人超4000万。预计203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
由于传统养老观念及经济承受能力等诸多因素,90%以上的人居家养老将成必然。就医和无障碍出行是老年人不可回避的刚需,加装电梯是旧楼老人“宜居”生活的硬件保障,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统计,不能及时被救助的65岁以上跌倒老人,残疾和死亡率达到50%;我国每年老年人跌倒的直接医疗费用在50亿元人民币以上,社会代价为约160至800亿元。因此,相比“外墙保温”,旧楼加梯的需求更加迫切。由于大部分老旧小区无电梯,老年人“下楼难”,日常采购和看病不易。尤其高龄老人长期“宅”在家中,缺少户外活动和人际交往,于身心健康不利,乞盼有生之年用上电梯的愿望非常强烈。
既有住宅是重要的社会资源(土地、人力物力等),旧楼加梯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由建设向管理的提升。有研究认为:我国上世纪80年代以来建成的未加装电梯的既有建筑至少有80亿平方米,涉及7000万到1亿户居民,占城市总人口的1/3。由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居民陆续搬离,现住在老旧楼房的大部分为“未富先老”的企业退休职工等中低收入人群,难免产生失落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建国初期参加工作的高龄老人为保卫和建设新中国无私奉献;经历过上山下乡的新老人为“独生子女”国策作出了牺牲。两代人是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柱石和脊梁,理应为之雪中送炭。
因此,旧楼急需加梯!不仅是为了改善养老条件、提高居住质量、满足现代生活的基本需求;更是实现小康社会共建共享,体现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稳定,意义深远。
2008年以来,广州、上海、北京、福建等省市相继出台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的指导意见等文件。2016年12月7日国务院91号文《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提高老年人生活便捷水平?!橹苟嗖憷暇勺≌缣菁幼??!贝庸也忝娑跃陕ゼ犹萏岢隽酥傅家饧?,执政为民,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老年人的关怀。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大民生举措。
2016年住房与建设部制定、发布了《既有住宅建筑功能改造技术规范》,并于12月1日实施,使老旧住宅加装电梯有章可循、防范了风险、保障了安全。
随着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梯设计突破了传统电梯的技术瓶颈,“浅坑式电梯”无需改动地下管网,降低了成本、简化了外挂箱式电梯的安装;被称作“世界第三类电梯”的“接力式楼道代步器”可安装在楼内,占地少、费用低、不需改变楼房原有结构,可用于不具备安装箱式电梯条件的楼房。旧楼加梯的技术障碍被一一破解的同时,只要按月支付使用费,不用一次付清全款的“租赁式电梯”首次运行,正在试图破解资金筹集的难题。
由于老旧小区情况各异,多年来,各地实施旧楼加梯改造工作进展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涉及部门多,规划审批复杂;利益诉求不同,业主意见不统一;以养老金收入为主的人群筹资难;前期资金投入大,后期运行维护难等问题。因加梯后对通风、采光的影响甚至发生过因低层住户要求补助、反悔协议,填埋电梯井的情况。
为此建议:
*、提高认识,把旧楼加梯作为重大惠民工程,纳入政府的职责范围和为民办实事的考核内容。
*、加大政策、法律支持,以维护公共利益为出发点来制定法规和解释法律。
*、总结各地经验,调查摸底,全面统筹,分类指导
*、提出费用分摊的原则标准和指导意见
*、成立专门的政府职能机构组织、管理、监督建立社区协调机制。
*、多方筹措,破解资金瓶颈
*、加强相关宣传,有效引导群众积极参与
*、设立专项服务窗口,简化审批程序
*、对老旧住宅加装电梯的试点工作和全面推广制定具体时间表,明确每个时间节点应完成的任务,以期在“十三五”期间明显解困,“十四五”彻底解决。
老旧楼房加装电梯问题
目前,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6年底,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3086万人,占总人口的16.7%;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003万人,占总人口的10.8%。建国前出生的老人已经进入高龄;响应国家号召生养独生子女的一代父母已步入老年,逐步失去正常生活的能力,其子女忙于工作,无暇顾及。而建国前出生的老年人有约70%以上的老人居住在多层老旧楼里。老式的板楼一般是六层,不带电梯,一些老人因行动不便,被迫多年“宅”在家中;若遇上大病,需要急救或坐轮椅上下楼梯,更是非常困难,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希望解决“上下楼困难”的呼声日益高涨,迫切希望多层旧楼房加装电梯,解决老人上下楼难题。同时,旧楼房加装电梯对完善既有住宅的使用功能,提升既有住宅区的居住品质,加快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危房)改造等,也有积极意义,所以是一项“惠民工程”,亟待有关部门重视。
多层楼房加装电梯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有成功的经验。上世纪80年代初,一些国家如瑞典、英国、德国、芬兰、瑞士和日本等,就开始了为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在国内,近年来北京、上海、杭州、福州、广州等地已经开始试行对符合条件的老旧多层楼房加装电梯。给我们开展这项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多层旧楼房加装电梯虽然技术难度不大、工序不太复杂,但涉及的部门众多,牵扯的利益复杂,面临难题很多。
一是立项涉及部门众多。旧楼房加装电梯需经过包括业主前期协商、建管部门审核、房管部门鉴定、规划土地评审等等环节,以及消防、质监、环保、卫生、民防、市政等等参与。
二是平衡利益难。多层旧楼房高低层业主利益诉求不同,高层业主积极要求加装,低层业主没有电梯需求,又会因加装电梯后对通风、采光受到影响,加之费用分摊等问题,普遍反对加装电梯。某市已受理完成的各类加装电梯项目,几乎项项有信访。
三是资金筹措难。据测算,加装一部一般材质的电梯,约需50万元以上,这部分费用包括电梯购置费、规划施工费、电梯运行费等。按每单元12户计算,每户平均4.2万元,这对以养老金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老居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近年来,全国多地陆续出台有关加装电梯政策。2011年5月31日,上海有关部门发布了《上海市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的指导意见》,提出增设电梯需要“所在幢房屋的全体业主同意,涉及占用小区土地或专有部位的,应当征得相关权利业主三分之二以上同意”。2013年12月25日,深圳市发布了《深圳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实施意见》,提出加装电梯需“本栋(梯)房屋专有部分占本栋(梯)总建筑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本栋(梯)业主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加装电梯的证明材料”。
多地提出的“三分之二原则”与《物权法》中“修缮、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的条款精神相符。有相关从业人员告诉记者,实行“三分之二原则”的地区在电梯加装推行时确实远比实行“一票否决”制的地区更加顺利。此外,深圳、广州等地对于相关费用的分担和补偿还提出了参考标准。
2015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与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发挥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在老旧小区和电梯更新改造中支持作用的通知》。这是中央部门首次发文明确专项维修资金可用于旧楼加装电梯,对解决电梯加装费用问题有望起到一定帮助作用。多个地方政府为推动加装电梯更是推出了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同程度的财政补贴并取得良好效果。
北京市在电梯加装推广多年效果不佳之后,再次启动了一系列尝试。2016年全市规划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原则上北京市将补贴每部电梯造价的40%,且单部电梯不超过24万元,同时将在城六区选取老旧小区的100个单元楼门进行试点。
建议:
一、纳入政府民生工程。将多层旧楼房加装电梯工作纳入政府宜居惠民、智慧社区建设、居家养老工程,作为一项政府惠民工程,需要政府引导、社会支持、市场化运营、老年人及其家庭共同参与。政府要“降门槛、给政策”,分批分期逐步解决。建议住建部出台多层旧楼房加装电梯指导意见,对加装电梯的条件、流程、标准及维修等相关事项进行明确。
二、制定施工技术规范。地方相关职能部门结合当地实际,统筹规划出台相关施工技术规范,简化审批程序,避免立项难等问题。建议根据不同老居民楼的特点,可制定多种设计方案模板,既方便相关部门审批,又可提供业主参考,使加装电梯前期工作少走弯路。
三、建立社区协调机制。要发挥街道(居委会)和原开发单位、房改房原单位等基层组织的协调作用,做好矛盾纠纷调解和办理报建手续等协调工作,把惠民的好事做好。
四、多方筹措资金。建议可利用公积金、专项维修资金、原产权单位适当补助等来筹措建设资金。鉴于老年人大多没有公积金,对于没有公积金帐户的老年人,政策上允许用其子女、孙子女的公积金帐户划转支付。积极探讨市场化运营模式。
2016,6.17在京召开的“中国老旧住宅加装和更新电梯论坛”,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到来,住在老楼旧宅里的老人们对于电梯的需求越来越多,各地对老楼加装电梯项目的探索正在加快,政策支持也在加强,老楼加装电梯正迎来一个新的机遇期。
据介绍,我国城市中有大量建于2000年之前的老旧小区,如今,小区中的很多居民逐渐进入迟暮之年,上下楼越来越不方便,生活质量因此大受影响,老楼旧房“加梯”改造成为现实需求。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测算,目前北京可加装的老旧及新建多层住宅楼约1.2亿平方米,逾3万栋;上海7层楼以下没有电梯的多层楼房面积约1.5亿,逾20万栋;广州有5万栋旧楼未加装电梯......
目前,虽然老旧住宅加装电梯的呼声很高,但由于规划审批复杂、部分业主不支持、前期筹集资金投入大、后期运行维护难等多种因素,各地老旧小区实施电梯加装改造的工作推进相对缓慢。
针对老旧住宅加装和更新电梯的现状,由国家行政学院政府经济研究中心、中国老旧小区暨建筑改造产业联盟主办了本次论坛。原建设部副部长杨慎、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委常务副主任兼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会长李秉仁、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原巡视员唐振兴等关注并推动老旧小区和建筑改造的专家学者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主管部门及电梯相关的施工、监理、生产相关单位的代表参加了研讨。与会人员围绕老旧住宅安装和更新电梯的新技术、新思路、新经验,针对目前老旧住宅加梯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与会代表认为,老旧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有助于改善市民群众特别是老年人群体的居住品质,也符合供给侧改革的现实要求。下一步,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市民各方需要共同破除政策、技术、资金难题,共同加快推动老旧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的有序开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养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月17日,记者从陕西省民政厅获悉,为推动老年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陕西省民政厅联合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丰富老年文化繁荣养老产业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四个方面重点任务,提出十项措施丰富老年文化繁荣养老产业。
唯有将标准化建设深度融入技术创新、政策设计、社会参与的全局,才能让亿万老年人共享科技发展的红利——毕竟,老龄社会的终极考验,不是“如何养老”,而是“如何让生命优雅地老去”,而标准化正是通往这一愿景的基石。
主办单位:中国老年大学协会 国声智库
学术指导: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著作权登记证书(国作登字-2016-F-00275422)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8SR1110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29677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东240106号
Copyright © 2016-2024 GuoJiaYangLao.com 养老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0496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