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街道爱照护长者照护之家为老人带来更智能的照护。
日前,由普陀万里街道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引进专业社会组织建成的万里街道爱照护长者照护之家正式开放,定位于“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让社会上失能失智老人有能力、有尊严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可谓沪上“嵌入式养老机构”模式的2.0版。
可以入住也可上门
“与传统的长者照护之家相比较,万里模式一大升级之处在于,机构更像是居家的补充,而非机构的补充?!蓖蚶锇栈こふ哒栈ぶ依硎鲁ざ∮赂嫠呒钦?,经过上海市统一的照护需求评估体系评估后,老人可入住享受分级的照护服务;同时,也能将护理床直接投放到老人家中,并复制机构专业服务到家,当老人术后康复、大病出院、长期窝居时起到托底作用。老人每月支付一定费用,可以按照需要,实现社区机构照护——“堂吃”与居家上门照护——“外卖”的自由切换。
该机构的环境和服务也让老人耳目一新。起初,陈阿姨还不大放心让患有老年痴呆的老伴住进这里?!笆档匾豢?,我心头的疑虑都打消了?;肪尘拖窦乙谎?,硬件设施也很先进,护理人员对待老人亲切又热情,把家人送进来,我放心?!比缃?,老伴儿在这享受照护服务,从以前话讲不清、肢体不能动,到现在手指可以伸缩自如,还能起身活动活动,情况好转了很多。
智能设备更方便老人
“当今时代,要想做好社区养老服务,光靠人力远远不够,必须借助于智能化先进技术?!倍∮赂嫠呒钦?,该机构每个床位包括居家养老服务都配置了德国进口的电动多功能床,提升了老人自理程度:手持遥控器便可自动升降、调节角度,床头手柄插入SIM卡可一键呼叫,与家人实时通话,非正常情况下离床还会启动护理人员手机报警。每位老人均配置了可实时监控体温、心跳等生命体征的智能手环,每个房间均配置了智能传感系统,掌握老人的活动状态,保证老人在室内的安全性。
在照护方式上,万里街道爱照护长者照护之家也一反传统,而是采用智能物联网技术,实现精准管理。每日照护计划基于评估参数由系统自动生成,随后推送电子工单,护理员手机“抢单”,合理安排空余时间提供更多服务,薪酬计件支付。同时,通过房间加装的传感器与护理人员手机共同形成数据传输到后台系统,生成分析表格,可对服务时间、地点、内容、对象、收费等实现实时监测分析。
新模式将覆盖整个普陀
万里街道社区办主任许国祯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养老和看病难一直是万里街道“补短板”的重中之重。万里爱照护长者照护之家填补了托底保障的公办养老床位和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的空白,实现了深度医养结合。
许国祯告诉记者,万里爱照护长者照护之家创新采取了民间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务管理的新合作模式,由街道搭建平台,专业社会组织运营管理,并约定在已有的48张床位中,34张床位(约占70%)属于政府托底的公办养老床位,用于保障万里地区老人的基本需求。
据了解,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万里街道模式将得到进一步推广,陆续实现普陀全区各街镇的全覆盖,使居家养老得到保障与落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养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月17日,记者从陕西省民政厅获悉,为推动老年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陕西省民政厅联合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丰富老年文化繁荣养老产业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四个方面重点任务,提出十项措施丰富老年文化繁荣养老产业。
唯有将标准化建设深度融入技术创新、政策设计、社会参与的全局,才能让亿万老年人共享科技发展的红利——毕竟,老龄社会的终极考验,不是“如何养老”,而是“如何让生命优雅地老去”,而标准化正是通往这一愿景的基石。
主办单位:中国老年大学协会 国声智库
学术指导: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著作权登记证书(国作登字-2016-F-00275422)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8SR1110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29677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东240106号
Copyright © 2016-2024 GuoJiaYangLao.com 养老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04960号-2